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交流 > 如何管理好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如何管理好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2013年05月13日 16:24:31 来源:河南省襄城高中 访问量:5585

如何管理好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的为基础。群体的成员也有比较固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及协调性较强的行为规范,会自然产生“领头人”。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班级中都存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最典型最明显的莫过于三五个学生组成的伙伴群体。如果从形成原因及活动方式来看,可以将非正式群体分为:1、利益型;2、兴趣型;3、信仰型;4、相似型等。如果从其与班级的关系来看,非正式群体又可以分为:1、亲班级型(或称积极型);2、中间型(又称逍遥型);3、反班级型(又称破坏型或对抗型)三种。第一种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建设目标是赞同的,积极支持,配合班级工作,如许多班级中自然产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即属此种。第二种非正式群体对整个班级情况不甚热衷,有超然方外的的迹象,当班级活动于他们有利时,能主动投入,反之则不闻不问,但一般也不会与班级利益发生尖锐冲突。第三种非正式群体与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它们的破坏性很强,转化此类非正式群体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棘手的工作,也叫恶性群体。㈡非正式群体与班级管理

非正式群体与小群体、大群体一样,有以下几点心理表现:

1、极化:

群体的极化心理是判断是否群体最主要依据,也是群体成长的源动力。一两人、三五人在一起不会极化就不是群体,会极化就是群体。群体极化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比如:在我校历史上有这么一些群体,几年前,某班几个学生每天都在一楼楼梯口集合,无论是过路的学生或教师,都给他们起外号,副校长也不能幸免、外号是叫驴,我的外号是猴子,远远的看见我来了,就叫猴子,我问他们叫谁,谁叫的,他们说不知道,没人叫,叫旁边的人,批评其中一人,就会有人帮助说他没有叫,于是七嘴八舌说了一堆话,没有谁会感到羞耻,反而个个得意,如果你跟他们班的班主任说这事,会得到一句讽刺挖苦的话,他们都没有叫我,一定是你管不住学生的缘故。副校长、老校长等等都是这个班主任嘴里不会管的人,你想下课都管不了,上课怎么管,于是有些任课教师天天在自己办公室骂这个班主任,而这个班主任也不是吃素的,也在办公室骂任课教师,也有教师上课时被学生打了,得到的是班主任的嘲笑和这个学生特别差的评价开除了。我们姑且不论该班主任其他工作做的怎么样,就论该班主任知道不知道小群体,她是不知道的,全校班主任也不知道什么叫小群体,这是谁的责任?德育处。我去年把一个学生开除了,说该学生与其他学生形成恶性群体,德育处把文件写成该学生拉邦结派。我们来看前面这个小群体,他们中间为什么会有人叫教师的外号,是群体极化的结果,群体中成员为了表现自己就会做出格的事,以此来维持在群体中领袖或服从地位。假如,你让群体中一个成员单独面对你,他是不会叫你外号的,甚至有些教师说在路上,遇到学习差的毕业生他会很热情打招呼,学习好的毕业生会不打招呼,这是因为在路上遇到你,他没有带群体在身边,只要在学校,其群体心理就发生作用,有些教师把一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该学生可能心理还在群体中,批评没有作用,反而会与其结仇。群体就象蚕茧一样,你只有把中间的每一根丝都解开,它才会消失。再比如我校历史上的群体现象:过去原校长室门口走廊里天天一群学生站岗,学生打斗、怪叫、打球、有些女生走过就会伸出腿来勾倒彼此取乐,有些女生在楼下打水,这些学生会向下吐啖、抛东西,可谓远交近攻,有些女生也会怪叫连连加入群体中。再比如:前几个星期,在我班教室楼下楼梯口形成一个小群体,有一个学生极化起来后,对着楼梯,两手把上身T恤衫下摆拉起来上下大幅度摆动,把自己的胸膛露出来大叫连连,这时一女生从下面上来,另一男生两手抓住其两双手,从楼下顶到楼上两人大笑连连,那女生是另一班的,平时也与其他男生在我班的楼梯口大声笑闹。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群体极化的结果。一个群体,发展到一定时候,其破坏力是无穷的。再比如:大前年某班学生到校过生日,十几个男女学生把酒和一个很大蛋糕带到教室,不久全部学生互相打闹着从里面出来,脸上、头上都是蛋糕。也就在第二年,我看到那帮学生打群架,一位学生头上都是血回到学校。要保障学校安全,最重要的是分化小群体。昨天,初三十几个人平常在球场上形成的小群体,追到初二(2)班教室门口,把初二(2)班的窗口堵个水泻不通,其中一人极化到跑到教室内,正在与二(2)班小群体吵嘴、拉扯,我正在自己班门口,转身问什么事,并叫里面的人出去,才平息一场风波。不仅打球、聊天,男生、女生,男女混合,都会形成小群体。有些女生形成恶性群体,天天在校门口站岗,或者在其他班级门口站岗,在路上追打男生,在班内唱情歌、传纸条、吃零食、传唤男生,更有叫外面的人打本校学生。有些教师只认识到女生不乱,男生不乱,实质是恶性小群体不形成,学生不会乱。只要有群体就会有群体极化现象,前几天某班主任把两位男生叫到办公室,就看两男生的衣领都是一样的高高竖起,显然是一个群体,果然在做广播操结束听德育处训话时,这两个人互相做了一个很时尚的双掌互击动作,两人亲热的交谈,不时做个扭捏的姿势。一个人群是否群体,看是否会发生极化。比如:在球场上,同时有很多堆学生,但并非都是群体。群体极化往往会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来,比如在广播操训话时,群体成员会或蹲在地上、或用石子打人、或搂搂抱抱,动作和表情、语言都会极端夸张。

2、誉论与服从:

群体内誉论是群体成长的动力源之一。但群体誉论有很强保密性,因此想从群体誉论入手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让誉论转移目标,比如:让爱好篮球的群体参加比赛。比如:我班新生开学后很快组成自由散慢的小群体,普遍的厌学现象,于是我利用他们爱好篮球运动的特点,组织他们打球,而且放大彩头,向学校提出篮球比赛的要求,动静大一点,时而组织班内比赛,转移群体誉论方向,最终达到解散群体的目的。群体服从是群体运行规则,有很强欺骗性,群体成员有时会无条件的服从。比如:我自己原高中同学聚会,老同学叫我去,我去了,坐了一段时间,我厌了,就自个回家了,同学又打电话叫去,我说自己忙不去了,后来一个月里都不安,前几天打电话问老同学一个问题,他回话中很热情,这才放心。老同学就是一个小群体,群体服从是如此可怕过去是没想到的。因此,对恶性群体中成员,我们不能过多责怪。往往是因为班主任的粗心大意,使学生已经构成群体,因此我们班主任要时时刻刻注意几个学生在一起时,是否可能构成群体。有时前后桌同学、有时几个一起玩的同学。有些教师常常说,这几个同学上课一起讲话,实际这可能是群体、可能不是群体。是群体必然会极化,讲话、做小动作升级,上学期开学初,我们班的张三、李四和已开除的王五构成恶性群体,上课时躺在一起打闹怪叫,吃口香糖、拿着扫帚唱歌结成“扫把队”,下课抽香烟等等。现在张三、李四也不时与其他同学结成群体,但已不再恶性的了。群体服从是有很大的欺骗性,他能使理智者昏了头。

3、依赖性:

群体依赖性是群体成员的个人心理素质。有些人的群体依赖性很弱,我本人就是特别弱的那一种,别人请我喝酒我不会去,也就是那种不上“公车”的人,别人都往东,我可能会往西,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但有些人群体依赖性很强,没有群体他就活不了,有他就有群体,而且在群体中极化。比如:我们班的张三,其家长来时我告诉他:你儿子心理很不健康,群体依赖性太强;我安排与同学下棋,下着下着就怪叫连连,说三道四,耍泼使赖,最后没人跟他下;安排与人打乒乓球,他与李四一起把乒乓球桌给砸了;安排与人打篮球,他打了一会儿,一脚把球踢到操场角落去,或者抱着球跑;上课时,常常与前后同学讲话,声音特别大,教师在说一个词时,他会把这词谐音成其他词破坏教师教学过程;与女生交往时,谈一会儿就要求关系升级,有些女生会骂他、打他,有些女生会与其形成群体;最后我说你儿子如果群体依赖性不解决,学什么都会半途而废。可能有些教师会认为张三仅仅是:好动、无视课党纪律、品质低下、耍小聪明、小孩子爱闹。我认为其深层原因是群体依赖性,其心理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慰藉,其所做所为无一不是群体极化,过分大声、过分使性、过分表现,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其他群体成员,以维持或提高群体中地位。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去打球,新同学与他打球时,他从人家背后死气白赖的硬拽篮球好几次,新同学生气了,他在新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过了好几天群体关系才恢复,他也变得老老实实打球了。我们有时在上课,用眼睛仔细观察新同学,你会发现有些同学虽然上课爱讲话,学习兴趣低,可是群体信赖性弱,这样的学生只需做到让他有事可干就不会出乱子。而有些同学一眼可看出其群体信赖性强,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小心,别让其形成恶性群体。比如:我学生赵六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一次在前面的学生背后写上一行字,后来上课又用弹子打别人,我笑着对同学们说:赵六吗?他有多动症,上次在人家背后写字,但我知道他不会有同道,只要不形成小群体,我是不会批评的。引得全班同学大笑。

总之,运用群体心理学知识去认识学生,去管理学生是班主任最最重要的方法。班主任或领导不知群体心理学的重要,必然舍本逐末,班级一定是会出现:“飞飞动”、“谈恋爱”、“穿着古怪”、“动手动脚”、“打架”、“站马路”等怪现象。比如:我班新同学孙七女,是初三留级生,因为过去谈恋爱,使原年级段男生都疯狂,其原任课教师都说“白骨精”来了,只有原班主任能治住她不动,其他任何班主任都治不住,打比方说是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她画了一个圈,当时吓了我一跳。果然,不到4个星期,我班男生都发病,我连忙跑到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在其他教师的吹捧下很快打了赌,我说要把孙七女灵魂抽出来。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最后发现问题出在小群体上。只要把恶性群体分解,让良性群体成长问题就解决了。解决办法一,让她在学校里消失:上课时,她不可能与其他同学交往,下课时,我让她与其他同学一起去做好事,并不断表扬她;这样,她在班级内就消失了。可没想到孙七女能坚持去做好事,其他同学不能坚持;最后,班长说没事我们看着她,赔她玩就是了,我想我自己每堂课的课间都在教室里,她也不能与其他同学组成恶性群体,实在不行,就又让她在学校里消失。解决方法二,我让其他同学与她玩,谈心,建立良性群体,我特地安排学生绕着她玩棋。果然,她也不在教室里唱情歌了,男生也离开教室玩球去了,而良性群体也在建设中。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从群体心理学角度看待学生与普通眼光看待学生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利用群体心理学解决问题更加彻底。

 

编辑:张召磊
上一篇: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下一篇:谈无定所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南省襄城高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地址:河南省襄城县紫云大道南段
网址: http://hnsxcgz.30edu.com.cn
邮箱: hnsxcgz@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